Playlist#148: ゆかしき世界


第一本詩集剛出的時候,還是傻傻拿著實體書,推開門走進店裡,直球詢問店長能不能寄賣的類比小僧,第一間是 Mangasick,第二間是荒花,月讀是第三間。

疫情前每個月回家,都會想辦法殺去月讀補貨,找馬力姊聊天,那狀態很像在跟老師報告自己最近看了什麼,老師也很熱烈分享最近看了什麼,這樣一來一往的例行娛樂也一定程度成為持續閱讀的能量源。

算是我的私心,想替那個曾經讓我改變很多的場所做個紀錄,也藉此機會在製霧所最初更多新嘗試:訪談 – 馬力姊,預計會收錄在《製霧所010:吾所事事》。


Re#9: 大港開唱


1.
連續第幾年參加大港開唱,我已經想不起,被現任立法院長中斷的那年空出來的時間怎麼消耗度過的也不記得。最早一切都還新鮮,緊盯時刻表追逐喜歡的樂團,還是搶限量毛巾的有為青年,到現在錯過任何一團都無所謂,還時常下午體力不支必須找個室內場吹冷氣躺著睡,這之間因時間推移產生的變化,一些人的來和去,對音樂的審美和觀點的破壞和建立,都有一罐又一罐啤酒下肚和隔天的宿醉作為背景,

唯一不變的是和固定班底一起搶票喝酒聊天吵鬧,分享彼此的近況,而這已成為大港開唱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意義。

2.
應該是我的道行不夠,完全無法想像 ZAZEN BOYS 的音樂可以成為坐辦公室工作時的背景,但是現場很刺激很帥,那些對點的執著,將段落碎片化的痴迷,都化成一股嚴肅的道,砸向台下一票信眾。

第一次看 Soil & “Pimp" Sessions 的現場,本來以為已經不會被日本妖怪的技術流給嚇壞,但是當導播特寫鍵盤上的手指以超越大腦能夠解析的速度在移動,還是忍不住罵了一聲幹。

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因為 JABBERLOOP 才認識蛋堡(有嗎?),和 Soil & “Pimp" Sessions 相比的話呢,印象最深刻的不同在低音部,S 團用 double bass,J 團用 bass guitar,一個穩健,一個年輕,都能把低音該有的能量全盤托出。J 團在彩排最後來了一段〈過程〉,讓人產生貪心的遐想:「該不會待會要 feat…」結果當然是沒有,夠資格拿下本屆大港最佳調戲手獎項。

本趟最期待的最後大浪,在 2019 年已經上船,在出發前一睹練團側錄,正式演出的能量又更勝,吉他一樣藍又爽,bass 和鼓一樣讓人瘋狂補酒搖擺到底,在天氣好的草地上有他們的音樂灌進耳朵,別無所求。Talking 說的「街頭籃球論」像一部熱血漫畫,大意是說:街頭籃球沒有高掛球鞋這回事,鞋子穿上就可以上場,如果沒有舞台,就蓋自己的球場。出社會之後想要繼續玩音樂會被什麼阻礙呢?每個人按下暫停的理由應該也滿不一樣。

3.
為了去海龍王吹冷氣補眠,遇上一個金屬團。坐在二樓座位區,很適合觀察一樓搖滾區樂迷的行動,我獲得清醒的視角的同時也回想過去某些時刻,自己也曾被當作集體中的部件來觀察,不禁捏了一把冷汗。曲子持續鋪陳,準備進入最高潮的獨奏,主唱嘶吼著「circle 開」(如果沒有耳鳴聽錯的話),底下的樂迷瞬間像中了咒語般行動起來,圈越繞越大,人群的情緒越來越激昂,若不是要迎接神的降臨,還能為了什麼捨棄自我到如此地步。

第二次排到黑狼那卡西,這次的噱頭是,當你想罵五字經的時候,請說第二杯半價,台下信眾像獲得秘密集會的通關密語感到興奮,起初是有意識跟著台上的口令覆誦,邊唸還能自覺可笑,當重複到一定的額度,就自動切換進無意識的狀態,跟著台上發話者跟著集體一起行動。那些起初覺得戲謔的成分,也可以成為後來纏繞捆縛的繩,只要把自己交出去,交給比自己更大的__。

在音樂祭裡尋找宗教經驗可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那神性著魔的時刻將深深烙印在身體,跟隨眾人回到日常生活,有的成為護身符,有的則變成詛咒。

4.
在「逗鬧熱」附近閒晃覓食,起初是因為鑽進耳朵的客家歌太好聽了,想要找到那聲音的源頭,一轉頭發現有舞者團體:余人合作正在廣場上進行舞蹈演出,這可能是整場大港最有印象的表演之一,立刻錄了影片,放上 instagram 的限時動態,大學熱音社的學長姊們因此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太突然感受到科技介入現實的正向意義,措手不及。

回到日常生活後,久久無法忘記那讓人駐足的客家歌,便跑去余人合作的 Facebook 粉絲專頁詢問,在得知歌曲後才發現原唱有在大港的出頭天舞台演出,錯過與相遇同時發生,就是這麼經典。

(上面這一段似乎在展示使用 Meta 旗下兩個產品生活會有多幸福快樂,但我想說,寫部落格更快樂,希望大家都去開一個,然後告訴我網址。)

5.
慶典的隔天,和沈的固定儀式是酒醒之後,到三餘書店參拜,再到公園喝酒,傍晚時分搭車北上。

抵達三餘時還沒有到營業時間,於是先去隔壁看漫畫。發現類似《熱血高校》打架打到底的《幸運三人組》,我心裡面應該有股和人互毆的強烈慾望在燒,只是永遠無法實現,我會開賽三秒被 KO 躺下,只能在這類漫畫和 UFC 裡幻想。

這次也在三餘的獨立出版刊物區獲得一些啟發,一直還能看到新的「創刊號」是件激勵人心的事,翻到編號進雙位數的刊物也同樣激勵,那代表背後一份正在開展或者還沒死透的意志。而對於可以接納這些意志將其展示的空間,總是感激。
買了一本童偉格的《拉波德氏亂數》,每次看童的書都看得很辛苦,卻又覺得有爬完這座山的義務(哪來的?),即使整路都在喘,下山之後久久無法平復,平復後說不出個所以然,還是想爬。

沈找了一個沒去過的公園,照例要聊個人心目中本次大港各位置的最佳樂手獎之外,還新增了最該原地解散獎,但是背景音樂是毫無關聯的 Arctic Monkeys。
「從現在回過頭看,影響你生命的大事件有哪些?」,雖然是我提出的問題,卻還一直徘徊在心中,隱隱有些畫面抗議著他們也很重要,至今得不到滿意的回答。

希望明年也搶得到票。


Playlist#147: 一個眼神


最近四期投稿製霧所的內容,兩篇寫音樂,兩篇開始嘗試虛構。
開始嘗試虛構的原因,和選擇詩(或是被詩選擇)應該是同一件事:我可能有表達真實情感的障礙,當我想要把內心深處的小事攤開來的時候,就會開始積極設立層層迷障,放一些混淆的路牌,讓閱讀的人搞錯方向,最好迷路到連下筆當下都不曾想像的地景,那暫時就符合我對於一首寫得好的詩的審美標準。
虛構的主要策略是創造一個不是我的「我」,透過「我」的視角去重新體驗、帶著結果回溯當時那些選擇的原因,彷彿遊戲裡沒有上帝視角的旅人,來到新的城鎮,要一家一家店搜集情報,才能看見全貌。
但那個旅人仍舊是從我的意識東拼西湊出的泥偶,就像瘦普烏是從胖普烏體內突變而出,我要尊重這位「我」到什麼程度?程度決定了深度和層次,想讓讀者喜歡還是討厭,或視而不見,立場是支持、反對或是旁觀,還有最重要的,經歷這一次回顧後,是誰會被改變。

最近接連收到兩間寄售店家的訊息,一間關於第一本詩集的庫存,一間全員完售可以再補貨。
對比當代社群行銷的操作方式和力道,用一個不倫不類的比喻,我就像是只負責生但不負責養的父母,三本詩集只維持最低限度的曝光,連一次廣告都沒有下(去公園拿小板凳設快閃攤位給警察追還比較有可能),這狀態讓我覺得舒適,也許我們需要的都只是一個安靜的小角落,只管製造些聲音,有人經過的時候很好,沒有人也很好。


劫後


沙發上有冰山
大規模遷徙
的途中
不停融化消逝帶走
記憶深處的嘻笑
只留下怒罵
僵硬難聞
懸在崩塌邊緣
手心冒著冷汗
冷風灌進窗戶
既嘲諷也像在安慰
沒有音樂的夜晚
太安靜了
就連灰塵撞擊桌面
都像是一部劇情長片


滑板


最好是風和日麗
適合拍照的日子
帶上嶄新的滑板
到擁擠塞滿
乾燥花的咖啡店
誠心詢問
下半年的財運
不如將命運
託付給社群媒體
累積一些數字
畫幾張折線圖
受人質疑時
要確認的只有
眾目睽睽下
踩在板上
帥過的痕跡


還不熟


他揮出釣竿
一道透明的弧線
一片透明的靜默
偶爾會有低調
不易察覺的反光
從漣漪抵達的遠方
傳來消息

他從市場買來
一隻雞,幾朵香菇
沒有調味就丟進鍋子
火候忽大忽小時常
忍不住掀開
飄散出的
香氣總是朝著
預期的反方向前進

他往盆栽底部澆水
土壤依舊是濕
葉片已漸枯黃
他沒有發出聲音
卻聽到一聲嘆息
那嘆息彷彿
盆栽還活著
唯一的原因

幸運的時候


面對巨木
重複橫劈的動作
沒有一絲猶豫
祂沒有一絲受損
壓倒性的目的
從雲層最頂端
重壓而下
不時有光線穿梭起舞
樹葉群起摩擦鼓噪
架起嘲諷的姿態
俯視一片
隆起的背脊
更多時候只有汗
灑落地面
稀釋一道又一道
來自生活的惡意
徒手堆起的土
一叢又一叢,還無法指認
最終的輪廓
感傷是無以為繼了
只能試圖
從苟活這張網
的圍捕之間
刨出一道裂口
幸運的時候
那裂口會有風湧進
已足夠我
撐下去


Re#8: 1976

在迎接中年危機以前,排一份 76 歌單就像是把僅有的家當包好放在岸邊,如果我沒有被淹沒,至少還多了一個記號回來。我想像自己在台下,最好是塞滿一百人嗨起來就會不小心打翻旁人啤酒潑整身,要錄影時還會被其他人大合唱干擾乾脆算了的那種小場地,感覺更莊嚴,更專注。

用〈黑色螢幕〉連續重複的吉他輕撥開場,歌詞對慾望點到為止,情緒起了頭,來到〈我所忽視〉才是開場的小高潮。這首歌詞一直是我心目中自溺的經典代表作。帶刺的少年。
歌頌過漲滿的迷惘,〈我的電視迷朋友〉一個轉身帶來愉悅的律動,歌詞和前一首做呼應,從索求的演化到給予的,這過程也只能是一種循環。稍作喘口氣,再接〈壯遊前夕〉準備起飛。
〈C.K.M.〉把視角從壯闊的沙漠和草原,拉回到和平西路的轉角,被汗水爬滿的高中制服和植物園,足以為〈不加糖〉鋪路。〈不加糖〉是充滿回憶的一首,除了大學圖書館前面的那片草地,還有 2014 年台灣搖滾紀事的那次現場,附近有女孩們看到邱澤要上台共演時紛紛哀嚎:「〈不加糖〉是我的童年回憶欸,毀了啦。」之類的,我笑出來。
沉的情緒炸完,換上〈告別青春期〉來一場衝刺奔跑的鼓和貝斯,要逃離青春期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增長的脂肪讓人舉步艱難,但最好能衝到〈80年代〉的舞廳,脂肪上下晃動產生的波浪,單一座沒什麼看頭,若能成群也會成為人類文明的奇觀。
〈流浪者之路〉是貝斯非常美的一首, 吉他和合成器和鼓是沿途繁複華麗的景色,貝斯是那上路的人。歌詞則讓人想起各種主角流亡而配角變成回憶的反烏托邦情節,蒙上一層哀傷色調的情歌。
緊接著上菜〈耳機裡的新浪潮〉,讓全場變成 KTV 包廂。一首歌聽了十多年,緬懷的意圖變得濃厚。曾經在腦中駐足許久的龐克或嬉皮,銅像和海報,過了某個時間點,圖像也開始變淡。
上半場由〈星際探險隊〉壓軸,在激情吶喊青春和友誼過後,讓聽覺抵達心智不及之處,「聞不到空氣中,沒有味道的自己」一不小心就把個人拉進自己的意識深處,引發太多聯想。

下半場想要從〈旁白先生〉說起,清脆的木吉他和旁白先生的呢喃分散一點自溺的注意力。帶刺少年長大了,學會觀察周圍的人情世故,始終保持距離。接著〈嫉妒還是喜歡〉豪邁的單戀直球對決又讓場子重新快樂起來。
〈發條橘子〉是一首大膽樂觀的宣言,對我來說具有標記時代的意義,這不是近年厭世潮的年輕人會寫的東西。也許流行文化只是結果,要將觸角延伸到經濟和政治才能發現造因。每代人用不同的方式詮釋自我感覺良好。
信心喊話之後,走進快樂安全的〈夜〉被深沉的大鼓和貝斯包覆,繽紛閃爍的合成器在空中飛舞,註定有許多話想說卻沒說出口,全都留在心底,全放進吉他尾奏。
下一首,如果是〈摩登少年〉會不會太老梗?應該不會,紫色心臟永遠保鮮。高中從補習班下課後,如果沒有下雨,時常戴上耳機一路沿著二二八公園、經過圓環、轉往信義路走回阿姨家,重複看著同一則女孩傳來的簡訊的同時也被自私花俏的他安慰著。
一切幻滅以後,〈科學怪人的玫瑰〉接續打開門,科學怪人們會在上帝和達爾文展開的兩端,在自由和安全感展開的兩端,在左右兩把吉他展開的正中間搖擺。這首歌真神。
樂觀指數一路從〈摩登少年〉在最高點,降至〈科學怪人的玫瑰〉,再到谷底〈90年代〉完美墜毀,這首來自第一張專輯的憤世諷刺之作,對千禧年的到來報以訕笑,訕笑中藏著不安,也對小島的政治與經濟嘲諷鄙夷,差一步就抵達虛無,而虛無裡也有溫暖。
接著再換個情緒,〈完美的演員〉乍聽輕快的節奏,歌詞卻是一場自戀未果,但是很美的,歌頌那些在他人生命中跑龍套當背景的高光。
如果在路上被街訪:請問〈不合時宜〉是第一首大麻老師放下吉他編曲的曲子嗎,不能很肯定回答,可能會說是,至少第一次聽見 CD 傳來樂音的當下是這麼想。這張專輯在我的大學時代問世,所有隙縫都塞滿了大學的回憶,任性蹉跎的時間。
壓軸放上〈第二個秘密〉應該算是滿有創意,就像 KTV 最後會點金曲歌王捨不得散場,〈第二個秘密〉耐心鋪陳,止步不前如此舒適,但眾人心中都有一個倒數的鐘,終究要面對離別,如果面對離別可以坦然,甚至有些波瀾壯闊,也算是不枉此行。

encore 的部分呢,選了〈陽光男孩躁鬱症〉和〈煙火〉,因為我私心希望前者可以撼動〈態度〉的地位,而後者是這些年的情歌第一名。

祝福各位進入 76 宇宙聽歌愉快。

註一:spotify 上找不到的〈黑色螢幕〉和〈90 年代〉,youtube 上熱心網友上傳的的音質很 indie,只好把希望寄託在未來
註二:本文同步刊於《製霧所009:普雷利斯特》